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统战理论与实践

  • 统一战线激发党的政治优势:耦合共生、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李甜;

    党的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助推党的政治优势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动力。就关系而言,党的统一战线与党的政治优势耦合共生,二者同构于马克思主义深刻学理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历史演进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导向。基于这种契合关系,党的统一战线在制度建构、组织形态、功能运作等层面形成促进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作用机理。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要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统一战线的制度体系、创新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强化统一战线的话语叙事等实践进路,从而为持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锻造坚强核心、奠定坚实支撑、提供制度保障、积蓄新质动能、营造话语环境。

    2025年01期 v.27;No.105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方法基础和基本经验

    张瑾;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具体而非公式地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实际情况,动态而非静态地把握各阶级政治态度的发展变化,立体而非平面地划分阶级结构,分众而非划一地制定针对各阶级阶层的政策策略,为最大限度地凝聚抗日的革命合力,推动大团结大联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实践中遵循做好统战工作的内在规律,将原则性和策略性有机结合,辩证把握了“和”与“争”、“多”与“一”、“进”与“退”的关系,深刻阐明了在统一战线中掌握领导权、保持独立性、坚持人民性、发扬民主性的内在机理,共同构成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耦合共生的内在依据和基本条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对科学分析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做好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具有现实启示。

    2025年01期 v.27;No.105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协商民主与治理现代化

  • 结构功能视阈下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效能研究——基于L市界别工作“五机制”的分析

    毛慧;

    提升政协协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基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需求,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深入分析L市政协界别工作“五机制”做法和经验,发现人民政协协商效能的发挥,受到政治、制度、文化、技术等诸因素影响。实践中,通过在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组织力量建设、重视培育协商文化等方面发力,使政协协商效能发挥取得了切实成效。进一步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效能,应着重在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实现集中领导与分散实践的统一;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优化内部结构关系,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

    2025年01期 v.27;No.105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协同治理视域下政协协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研究

    方烨;刘艳云;王峰;

    在我国七大协商渠道中,政协协商相较于其他的协商渠道,具有更高的成熟度与规范化水平,是发挥国家治理功能的重要形式。以政协协商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天然优势与逻辑必然性。基于政协协商价值功能与基层治理共同体本质属性的耦合,以浙江省H市“两山协商驿站”民主协商平台实践为案例样本,运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探讨政协协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作用机制与推广路径。研究发现,基层政协能立足于基层社会的协同环境,通过激发协同动因、驱动协同引擎、畅通协同流程、推进协同行为、落实协同结果,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主体激活、主体增能、共识凝结、资源整合、行动协同、意义构建。实践表明,以政协协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可以尝试的恰当路径,但需要注重打造协商平台、激发协商意愿,加强权威保障、畅通参与渠道,注重反馈转化、保障协商成果落地落实。

    2025年01期 v.27;No.105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滇省夷人图说》音乐符号的文化意蕴和图像表征

    朱敏;

    《滇省夷人图说》是嘉庆年间官方绘制云南少数民族外貌特征、服饰、饮食、习俗及其他生产生活情况的民族图册,是清代“滇夷图”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借助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对《滇省夷人图说》中音乐图像展开分析:第一层次前图像志描述,分析了该图说的创作背景、符号类型和所呈现事实性场景;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选取铜鼓、铜铃、芦笙、竹簧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符号,阐释图像背后的神话故事和文化意蕴;第三层次图像学分析,从共源性音乐符号、共享性音乐符号和自享性音乐符号三个方面深层次分析该图说对中华民族共同起源和集体记忆的表达、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以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表征。通过图像学分析激活《滇省夷人图说》的音乐图像资源,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5年01期 v.27;No.105 45-5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互嵌结构——以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为例

    伍永辉;

    当前,随着交往交流的增多,散杂居地区各民族间的共同性不断增加,联系日益紧密,交融程度日渐加深。以湖北省襄阳市Y社区为例,空间互嵌为社区各族居民之间的接触与磨合提供了更多机会;经济互嵌使得彼此相互接受与依存;文化互嵌使得双方相互认可与信任,进而在他们心中牢固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Y社区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为散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活范本,即在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维结构的基础上,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2025年01期 v.27;No.105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场域、价值逻辑与践行路径

    刘世翔;李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国际国内两大时代场域,从国际场域来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的民族工作带来冲击挑战的时代必然要求,从国内场域来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对民族关系提出全新要求的必然结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逻辑,是构筑新时代和谐民族关系的理念指引、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稳定器、两个“共同体”同心圆建设的逻辑中介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分别从强化政治保证、夯实经济根基、型构文化依托等多方面,全方位坚实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根基,打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各项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2025年01期 v.27;No.105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历史与文化

  • “因俗而治”与疆域“大一统”——以清前期边疆治理为中心的考察

    朱强;庄弘泰;

    “大一统”是中国历代王朝追求的政治理念,而实现疆域一统则是“大一统”的重要内涵。清前期的边疆治理集历代之大成,对“因俗而治”思想的因地、因时、因人的灵活运用,通过“因俗设官”,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等,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治理,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大一统”。清前期的边疆治理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技艺,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辽阔疆域,而且为今天优化边疆治理体系、完善中国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历史经验。

    2025年01期 v.27;No.105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西南联大新校舍考

    龙美光;

    西南联大新校舍是西南联大这所闻名中外的一流名校办学历史、办学文化和办学精神的重要物质承载。在传续西南联大历史文化、讲述西南联大教育救国故事的过程中,新校舍亦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绕过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和历史遗产。本文着重钩沉西南联大新校舍建设的始末,用翔实的史料拨开历史迷雾,纠正了一些有关联大新校舍的历史误解和讹传,并借此追寻西南联大在物质上的“不得了”(艰苦办学条件的不得了)和精神上的“了不得”(师生精神风貌的了不得),为新时代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爱国精神提供历史路径。

    2025年01期 v.27;No.105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文化抗战中的学府风貌——读《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

    马绍玺;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是一所值得从不同文献去认识和研究的著名大学。《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是首部以书信录的方式展现西南联大故事和西南联大精神的书籍,为读者呈现了西南联大绵密、温情、生动的历史,是一本特色鲜明,雅俗共赏,值得认真阅读和研究的好书。通过这些穿越历史的书简,可以更好地领悟联大人以天下为己任、关心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探索知识和真理、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或庄严肃穆,或潇洒从容、正直坦荡的个性风范。阅读《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可以更深入地感知西南联大的人和事,净化我们的灵魂,获得向上的力量,从而转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精神力量。

    2025年01期 v.27;No.105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以文化润疆为核心的高校红色校史档案育人路径探赜

    鲁昆洪;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高校是推进文化润疆的具体实践场域。作为学校记忆的重要组成,红色校史档案以其翔实的记录、丰盈的内容和承载的意义,之于文化育人优势极为突出。利用红色校史档案赋能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新时代新疆高校立德树人的应然需求。基于教育学视角,从目标、内容、方式、场域等角度,阐明文化润疆与高校红色校史档案育人之间的内在机理,提出大学生红色校史档案“知—情—意—行”四维度的主体建构过程,实现档案育人从静态的价值功能转向动态的作用机制,意在突破高校档案育人的局囿而注入新动能,找寻档案驱动文化润疆的高校实践增长点。

    2025年01期 v.27;No.105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学习与思考

  • 数字时代产消合一形态探赜

    徐源;王海东;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发生巨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产消合一现象也由前资本主义时期的1.0形态、工业文明的2.0形态,发展到现今数字文明的3.0形态。技术叠加、平台经济和元宇宙的助力,使得产消合一活动不再受到时空限制,数字社会的产消合一3.0形态在数字身份、价值消费、产消活动的“合一”模态以及数字数据产出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点。产消合一3.0形态超越了以往的产消合一模式,尽管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能阻挡其成为数字社会的新范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2025年01期 v.27;No.105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数智化”赋能促进共同富裕研究

    吴韬;钟启超;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是红二方面军的摇篮,曾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肩负推动振兴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双重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未来发展方向。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正抢抓“数智化”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升级,并探索了“数智化”赋能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做法。然而,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数智化”赋能促进共同富裕还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数字营商环境不够优化、数字人才队伍不够壮大等制约因素,亟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老区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推动老区“数智化”创新发展。

    2025年01期 v.27;No.105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与征稿启事

    <正>《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季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主管、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政治类社科期刊,也是云南省唯一公开发行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类学术期刊。本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致力于做好对党的创新理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研究宣传阐释,在全省、全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竭诚欢迎专家学者惠赐稿件。

    2025年01期 v.27;No.10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